政府服务“靠前”,企业发展“加速”。2023年,全市在库“四上”单位总量达到7122家。今年,我市持续在“四上”企业招引培育上攻坚发力,让“四上”企业上得去、留得住、发展好。宜昌“四上”企业中,宜昌康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用短短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从“门可罗雀”到“一车难求”的华丽蜕变。
“稍后我将您的购车订单信息发送到群里,请您确认。”4月2日,在伍家岗区天元国际汽车城的问界新能源汽车展厅,工作人员正与客户核对当天新接购车订单信息,这是康亿公司今年订出的第201台车。“如今每月新增订单差不多都在五六十个左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康亿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是问界新能源汽车在宜昌地区的独家经销商。虽然产品出自华为和赛力斯两家知名企业,但由于是新品牌,知名度及客户认知度不高,最初,公司月销量最多不过10台,连月亏损。
对于一家处于亏损状态的初创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把解决生存问题放在首位,但负责帮扶的市政府办和市三峡工委根据国家产业方向,结合宜昌产业布局,决定将处于生死边缘的康亿公司推荐纳入“四上”企业后备培育库。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两家单位就帮着把汽车展销推介会开进大型企事业单位。
“当时我们走进了10家企业,在2023年第三季度我们的新车M7上市之后,就收获了100多组潜在客户,转化率达到70%,70多组客户都已经成交了。”公司总经理向桢介绍。
在企业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帮助企业看清趋势、站稳脚跟,这是对产业政策的精准把握、对市场需求的精确判断。新款问界M7汽车上市后,销量爆发式增长,客户从订车到提车平均需要等待2至6个月,“成长的烦恼”让人措手不及。为稳住来之不易的客户,公司决定垫资向生产商提前订购100台新车。
向桢说:“但是实际上我们的资金有缺口,市政府得知后,积极帮我们对接农商行解决了资金缺口难题,我们才完成了那100台订单的交接,客户在一个月之内就能拿到车了。”
“松土施肥”,企业才能更好地扎根生长。2023年,康亿公司全年销售量达到392辆,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一年时间,从亏损到“进限”,企业用成长为当初帮扶单位的决定做出了最好的注解。在问界M9、M7等明星车型的加持下,2024年一季度,康亿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300万元,企业将全年销售目标锁定为4亿元。
“企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现阶段我们企业有什么问题,只需要列个清单找到相关人员,他们就会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帮助想一些办法,包括联系其他部门、大型企业,所以我们对完成今年的目标非常有信心。”向桢表示。(记者孙玉敏、孙长天,通讯员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