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秭归,是中国端午文化发祥地,已成为中外游客感受端午文化的首选之地。同时,秭归地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坝上库首,也是展示三峡大坝的“第一窗口”。由于紧密的地缘关系,三峡集团与屈原故里也多了一份关联。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6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三峡大坝旅游区邀请棕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光翠,在三峡大坝旅游区坛子岭园区献“棕编”,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本文摄影:陈园园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在坛子岭园区,49岁的棕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光翠用一把小剪刀、几片棕榈树叶上演了一场“棕编小魔术”——棕编龙舟。据了解,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这种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生活用品、工艺品的方式已经有很长的历史,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疃殖?,魏光翠将编制的龙舟分别赠送给来自湖南、重庆和湖北等省市游客,她说:“宜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家乡,今天是端午节,我希望通过棕编作品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游客来宜昌,游三峡看大坝。”
除了棕编,三峡大坝旅游区还邀请了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玲玲,在坛子岭园区为游客展示剪纸技艺,并即兴创作了一副《我在大国重器话端午》的精美作品。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刘先生感叹道:“这次来宜昌,感受非常好,不仅看到了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还有精彩的文化大餐,收获颇丰!”
当日,在三峡大坝旁的屈原故里秭归县举办了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有15支来自国内外的团队参加比赛。同时还举办了第四届“屈原杯”诗歌大赛颁奖仪式暨端午诗会等系列活动,来自中国台湾彰化、苗栗的屈氏后裔及乡亲50多人共同参加。
三峡大坝旅游区坚持文旅融合、守正创新,将传统文化与水电文化相结合,打造生态旅游产品。截至6月22日,已有超140万名游客走近大国重器感受长江文明,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新闻背景
“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成以来,三峡工程运行情况良好,防洪、航运、发电、补水等综合效益显著发挥。
三峡大坝旅游区与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处景点激发了广大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展现出三峡旅游的标杆形象,因而成了游客在宜昌旅游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