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一晚同城约茶_100元附近联系方式,全国空降24小时免费,风楼阁交友平台

当前位置:

【每月一书】《季羡林谈人生》

日期:2025-03-03 09:13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工作委员会 阅读量:

   编者按

  三峡工委开展“每月一书”读书活动,以书为媒,以读做桥,打造阅读空间、开展读书分享、培养阅读习惯,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这里,读书是自我修行的心灵之旅,也是开启智慧的人生课堂。心怀璀璨,向光而行;在这里,读书是潜移默化的自觉习惯,也是追梦持愿的不竭动力。敬我不能,尽我所能;在这里,读书是精进技能的强劲风帆,也是躬耕事业的锐利武器。

  本期由三峡坝区税务局第六党支部书记疏俊琳带来阅读心得《时间不语 唯有心安》,以飨读者。

时间不语 唯有心安

  再次拜读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已是十几年之后,先生早已驾鹤西去多年。炎炎夏日里蜗居一室,实在不想在信息爆炸时代淹没于算法推送的各类消息和视频中,静静看一本内观自在的书,更为爽心沁凉。

  这几年其实很少读闲书,总有点开卷必有益的功利。尤其是探讨人生要义的书籍,三十来岁读是思考人生踌躇满志,如今四十大几竟有些千帆过尽的意兴阑珊。

  书中探讨比较多的人生要义如何,一个人怎样做才能使其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那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大家们,总能高屋建瓴地讲出很多道理,而这本《季羡林谈人生》却不同,身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先生,就像一位身边的长辈,用“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的角度,中正平和地讲述一个个人人皆懂的故事,娓娓道来,却又时时让你感到“眼睛立即明亮,心头焕然冰释”。读这本书能感受到先生的思想醍醐灌顶般浸润着或浮躁或萎靡的心灵,让你在轻松的氛围里得到精神的提升和情感的愉悦。

  季羡林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努力向学,具有人格与学术的双重魅力。他幼年饱受贫困,青年海外求学,中年旅居牛棚,晚年屹立学界之巅,无论走运还是倒霉,始终不改初衷。先生在开篇的“人生漫谈”里,首先强调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仅仅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应有所作为。先生认真审视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平凡如斯的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或许会懂得如何寻找自我,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些,努力像个“人样”的活出真我风采。

  “不完满才是人生”则是先生从过程的角度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有人情烦恼,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只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书中,先生对人生的“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让我们对做人与处事、牵就与适应、成功、容忍、毁誉、压力、恐惧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可领悟到另一类思维方式、另一种生活智慧。

  关于伦理道德,先生有一段看似浅显却发人深省的精辟论断:“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先生在此书中有多处谈到了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己的“三个关系”,亦从更深层面昭示了一个生活真理:这世界不属于哪一个人,甚至也不仅仅专为人类所备。只有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人类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阔步前进,个人生活才能快乐幸福,这是先生眼中最高的道德。

  “人皆可为尧舜”,先生期望每一个人,对世界、对国家和社会,对家庭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在道德方面不断修炼,“能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先生曾多次用“一寸光阴不可轻”来激励大家发奋图强,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一个总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寻目标的人生,才是充盈的人生。

  “一生很短,短得能塞进一篇悼文里;一生又很长,长得能让我们用整个余生去回想。”道渡有缘人,细细品味阅读书中的五十三篇杂文,在思考中再次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和真谛——“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

Copyright 2022 sxgw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昌市三峡坝区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