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一晚同城约茶_100元附近联系方式,全国空降24小时免费,风楼阁交友平台

当前位置:

水电之都宜昌市

日期:2024-03-04 14:29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工作委员会 阅读量: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历史悠久,巴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现辖5区3市5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国土面积 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1.01万人,2023年经济总量达到5756亿元。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等美誉。

  浩大的三峡移民工程,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根据规划,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最终移民为120万人,其中涉及到宜昌市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移民16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在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下,破解了这道世界性难题。

  1992年3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92〕14号文件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的通知。号召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对口支援要从实际出发,在安排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其它投资开发项目以及横向经济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等方面,对三峡工程库区各县(市)移民工作给予重点支持。

  199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关于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意见报告的通知》,又一次明确要求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并按照完成政治任务和推进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十六字对口支援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为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贯穿于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始终不变的指导原则。

  自1996年以来,国务院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国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专题研究三峡工程移民和对口支援工作。同时,为了加快对口支援工作进程,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30年勠力同心,30年携手同行。自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以来,水利部及上海、江苏、大连、湖南、武汉、青岛、黑龙江等对口支援省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为民情怀结对帮扶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想库区所想、急库区所急、帮库区所需,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真抓实干,带动了产业、促进了就业、推动了发展,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实践充分表明,对口支援是党中央、国务院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集中全国力量破解百万移民难题的英明举措。截至2023年底,宜昌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累计落实对口支援资金1962.3亿元。其中,经济合作和经济支持项目3650项,资金1935亿元;无偿援助资金27.2亿元。援受双方开展互访交流4.9万人次,为库区培训各类人才4.5万人次。沉甸甸的数据记载着对口支援省市在经济合作、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助力库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回顾30年来宜昌市对口支援工作,归结起来,具体有以下主要做法:

  贯彻落实大政策,形成共识抓机遇。三峡工程的兴建,为宜昌的第二次振兴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宜昌市委、市政府结合宜昌实际,实施三峡开发战略,把对口支援作为促进三峡库区乃至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机遇之一,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对口支援招商引资,推进宜昌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三峡库区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引进经济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大胆突破原有“一对一”对口支援格局,大胆突破所有制界限。

  突出重点抓项目,互惠双赢共发展。在对口支援实践中,及时总结并确立了“攻大求优攀名”的工作思路,主动争取对口支援省市大企业大集团的名优产品落户库区,兴办大企业、大项目,培植三峡库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1997年,夷陵区成功引进了杭州娃哈哈落户,成为对口支援互惠双赢的典范。据统计,通过对口支援宜昌市共引进了100多个名优企业、名牌产品。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宜昌市诚恳邀请江苏、北京、青岛、浙江、上海、大连、湖南、广东、深圳、武汉等省市领导和一批大集团、企业到宜昌市举行联谊会、对口支援项目洽谈会、产品展销会及专项考察活动?;估冒旖诎旎嵝问窖肴笃笠导哦鲁?、总经理到宜昌考察洽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高规格接待,促进了一批项目落户宜昌。特别是2001年以来,宜昌市成功举办了16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洽谈会及全国性对口支援项目推介会、产业转移研讨会、经贸项目洽谈会、座谈会等大型主题活动共16次之多,规格之高,效果之好,为推动深化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

  坚持整体大推进,不断拓宽新领域。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宜昌市始终坚持扩大求援范围,寻求更加广泛的支援;坚持扩大受援范围,全方位大打“对口支援牌”。坚持扩大对口支援效应,拓展对口支援合作领域和渠道。宜昌市在整体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的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提升产业档次、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在重点引进名优企业、名牌产品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项目的同时,注重与宜昌市的资源利用紧密结合;注重各产业间的关联和带动效应,坚持整体推进,在发展移民特色经济上做文章。加强生态农业环保项目建设,营造库区绿色长廊?;垢咝┮到ㄉ瑁瞬锌馇鸵泼癜仓们税炝?3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点。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大老岭林场植物多样性?;ぁ⒖馇糯笫髦直;?、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植物多样性保护等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寻求对口支援省市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夷陵区太平溪镇在青岛市三峡办、青岛市大泽葡萄研究所的大力援助下,建立了太平溪镇青岛葡萄基地;湖南省对口支援兴山县建立了高效优质、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种苗基地。宜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对推动宜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具有重大意义。夷陵区通过大力宣传旅游资源,引进广东东莞市盘古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开发的车溪、石牌两个旅游景点,成为该区旅游龙头企业。秭归县充分利用紧靠三峡大坝的优势,利用对口支援大力实现了三峡竹海、屈原祠、九畹溪漂流等景区提档升级。兴山县在大连市的支援下,打响了朝天吼漂流品牌。

  追求规模上效益,开辟特色大园区。为打破过去“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工业格局,确??馇嗌铰趟纳粕肪?,宜昌市库区三县(区)都建立了工业园。兴办对口支援工业园既能相对集中对口支援工业企业的经济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又能集中安置移民,还增强了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江苏对口支援秭归工业园自1996年创办以来,有百丽鞋业、戈碧迦光电、AB集团、中旖新能源等企业集团落户。兴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山高路远,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招商引资受到制约。宜昌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兴山县的对口支援工作,在宜昌开发区给兴山县划拨300亩土地,让兴山县在宜昌开发区兴办对口支援工业园。双汇食品加工项目落户该工业园区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支持兴发集团在猇亭区兴办了工业园。实践证明,在三峡库区建立对口支援工业园区,是宜昌市的一大成功创举。

  搭建活动大平台,招商引资添活力。搭建活动平台是开展对口支援的重要载体。宜昌市先后借助国务院召开的对口支援“涪陵会议”、“重庆会议”、“宜昌会议”、“北京会议”,精心组织对口支援项目洽谈签约,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宜昌?;橹渭铀浚ü裨喝堪欤?、湖北省政府及水利厅(省三峡办)组织的一系列对口支援活动,如2006年在宜昌共同举办的16省市对口支援湖北省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会上签约项目50个,协议合同资金67亿元,其中无偿援助项目8个,资金3500万元;2008年4月,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宜昌市投资项目洽谈会上,签约项目56个,协议总投资达316亿元。2010年、2011年、2013年、2016年、2018年、2020年连续在宜昌召开了16省市对口支援湖北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签订了一大批对口支援合作项目,为宜昌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对口支援借外力,经济协作相结合。2010年,宜昌市委、市政府根据对口支援不断向外拓展的需要,将市经济协作办公室职能并入三峡工委,明确要求,对口支援工作要与经济协作相结合,集中力量打好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两张牌,为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作出贡献。近几年来,宜昌市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对口支援与经济协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外出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一是借助对口支援的政治优势,利用长期以来建立的对口支援人脉关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与宜昌市结对的对口支援重点省市及企业开展合作与交流更为便捷,更加有利。二是利用对口支援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宜昌市每年都要组织开展2—3次对口支援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协作与交流的项目,将其纳入对口支援项目统一招商引资。三是积极组织参与全国大型经协活动,邀请宜昌市三峡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民营企业家参加其中,从中受益。如在每年的“西洽会”、“兰洽会”、“鄂商大会”上,宜昌市土老憨、邓村茶叶、萧氏茶叶等产品在会上参与展出,收获甚丰。四是拓展了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与交流的渠道,收到了互惠双赢的效果。由于对口支援与经济协作二者的结合,从而拓宽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域。

  筑巢引凤优环境,创新服务树形象。优良的环境是对口支援项目合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宜昌的信誉和形象与“三峡品牌”相匹配,从市到县市(区)多次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了“三优”:一是在政策上优惠。宜昌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同时,结合宜昌实际,在土地使用、简化手续等方面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馇兀ㄇ┘耙泼癜仓们南兀ㄊ校┣仓贫斯睦饫赐蹲省⑿税於钥谥г钅康挠呕菡?。秭归县为落户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政府作出了“五条承诺”。夷陵区采取“一厂一策”、“一企一策”的灵活办法。二是在服务上优质。从市到县区齐心协力,全力配合,一路绿灯,打总体战。夷陵区对项目工作提出了“四快”要求,即:敲定项目落实快,项目施工速度快,办理手续节奏快,生产经营见效快。该区在与娃哈哈集团的合作中,只用一晚上的时间就按对方要求办好了罐头厂由租赁变兼并的一切手续。在与均瑶集团合作中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办好企业登记手续。三是在环境上优化。在对口支援工作的实践中,坚持了依法?;ざ钥谥г笠档暮戏ㄈㄒ?,努力创造对口支援企业公平、和谐、宽松的经营环境。

  30年对口支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的特殊作用。三峡库区干部群众始终心怀感恩。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21-2025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怀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三峡库区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库区的讲话精神,全力实施《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抢抓对口支援机遇,为建设现代化新库区不懈奋斗。

Copyright 2022 sxgw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昌市三峡坝区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