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一晚同城约茶_100元附近联系方式,全国空降24小时免费,风楼阁交友平台

当前位置:

在感恩中成长 在不舍中暂别

日期:2024-03-04 11:31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工作委员会 阅读量:

张峰

  个人简介

  1979年10月生。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任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委副书记,上海市第十三批援夷干部。现任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3年12月到夷陵区挂职,担任区委副书记,分管合作交流、对口支援工作,联系招商引资工作、乐天溪镇以及乐天溪镇下属的省级贫困村莲沱村。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充实的三年挂职转眼已过。三年间,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我时刻不忘组织嘱托,履职尽责,踏实干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加深了对农村基层基础的认识,增进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提升了做好各项工作的综合能力,受益匪浅、体会良多。下面,我简要说说三年工作中的些许片段。

走进妇儿医院,体验人性关怀

  “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是上海市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方针,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三年间我们落实了如夷陵区妇女儿童医院,东湖初中,小溪塔福利院等几个大型民生项目。

  近年来,随着夷陵经济社会的发展,妇幼群体不断增加,服务需求也不断提升,多年前建设的妇幼保健院体量和服务能级已经不能承载夷陵百姓现实的需要。为此,2014年初我们对夷陵卫生系统进行了细致调研,经过多次调研,深入沟通,历经两年谋划,最终于2015年底决定对口支援新建夷陵妇儿医院,投资3000万元,分三年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拓展服务半径,为夷陵区乃至川东鄂西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特色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知识改变命运,在夷陵我们有以上海中学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援建学校;卫生守护生命,在夷陵我们有以新妇儿医院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援建医院。我们相信,夷陵百姓,尤其是广大移民必将会感受到上海人民这份人性的关怀!

走边界,访民情,共奔小康路

  只有贴近基层,洞悉社情民意,才能在决策时胸怀全局,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近三年,我们走遍夷陵区全部14个乡镇,走访了50多个行政村,对乐天溪、莲沱等联系镇村走访调研累计达20余次,在掌握农村情况、丰富工作经历的过程中,为群众排忧解难、收获情谊。

  每一次走访贫困家庭,我都不禁流泪,进门第一眼的感受真正可以用“家徒四壁”,“耗子进屋都得叹息”来形容;每一次走访贫困家庭,我们又深深被群众身上那种淳朴的本质和渴望摆脱贫困的迫切愿望所感动。为此,2015-2016年间,我们不遗余力为联系的省级贫困村莲沱解难题促脱贫,多次深入该村走访调研,每户贫困户我们都逐一上门走访慰问,详细了解掌握村社、贫困户存在的困难问题。对莲沱村断头路、农田水利建设、产业发展等问题,我们都主动调研、实地查看,与镇村干部一道逐一解决。通过多方争取,促成上海和夷陵双方将精准扶贫作为2017年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助力夷陵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走入营盘,看看移民新生活

  2014年以来,国务院三峡办要求把移民小区综合帮扶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先后整合帮扶资金3.5亿元、实施项目220个,高标准建设4个移民综合帮扶小区。营盘小区是夷陵区安置移民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基础最薄弱的移民小区之一。在综合帮扶前,小区基础设施破旧落后,污水横流管线乱拉,居住环境脏乱差,移民生活来源不稳定。为尽快建设好营盘小区,打造美丽家园,帮助移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我们对口支援1000万元,对小区实施了改造,改善了移民居住条件。同时,我们参考上海市静安区六个中心的建设模式在营盘小区建设了一系列便民服务中心,让移民能办事不出社区(村),就近解决生活小问题和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就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安居乐业。该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移民真正感受到实惠,看到了希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纷纷称赞。国务院三峡办为此组织全国三峡对口支援系统到营盘社区召开现场会,推介上海帮扶移民小区经验。

漫步官庄,感受怡人新农村

  夷陵素有“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美誉,是名副其实的“桔都茶乡”。夷陵所产柑橘皮薄汁多,酸甜可口,市场销路不错。而夷陵区柑橘最大的主产地就在官庄村,为进一步推动夷陵柑橘产业发展,让移民能够居有所安,我们紧盯官庄村以柑桔为主导产业的农旅发展模式,自2014年起对口支援资金1500万元,在柑桔主产区兴建了柑桔交易市场,2014、2015年在柑桔交易广场成功举办中国夷陵第四届、第五届柑桔节,当地宜昌蜜桔比同期销售单价上涨400元/吨,柑桔年出口达3万吨,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近3000户移民从主导产业发展中受益。

  古有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今有官庄村,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官庄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柑橘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打造“最美乡村”旅游品牌,柑桔、苗木、花卉、茶叶、蔬菜等休闲多元经济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湖北省城乡统筹示范村。

沪夷少年互牵手,两地情谊绵长久

  2015年7月23日,由一条新闻报道引起的留守儿童黄钰芳与远在千里之外务工的父亲黄治龙相聚的励志故事,在上海市静安区牵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开展的“三峡孩子看上海”夏令营活动中感动沪鄂两地。

  留守孩子黄钰芳家住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分乡场村,2015年小学毕业即将进入初中。她的爸爸黄治龙在外打工近20年,现为浙江嘉善丰茂群家居公司油漆主管,妈妈王春秀多数时间也在外打零工,她一直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就读分乡完全小学。7月20日,“三峡孩子看上海”夏令营启动,“美德少年”黄钰芳荣幸成为夷陵区25名三峡移民子女、全区美德少年以及留守儿童优秀青少年儿童代表免费参加此次活动。就这样,一场“穿越”千里的感人画面定格在上海东方明珠广场。这次父女久别重逢的特殊情感,让“同饮长江水”的沪鄂两地之情更加深厚。

  这就是2015年我们组织的“三峡孩子看上海”活动的一个感人画面,那次夏令营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反响。2016年7月5日上午,“上海孩子看三峡”夏令营在夷陵区夷陵楼举行开营仪式,来自上海的21名优秀青少年代表和夷陵区美德少年、市级优秀少先队员等青少年代表手拉手,参加了夏令营活动,更进一步加强两地青少年的交流和互信,促进了两地青少年互相关心帮助,共同成长成才。

  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都微不足道,我们觉得成长了更多,收获了更多,总结一句话就是,“在感恩中成长,在不舍中暂别”。我们始终觉得自己只是暂时离开了美丽的夷陵,夷陵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依然会久久牵动我们的心!

  感谢夷陵,感恩夷陵,愿夷陵的明天会更好!

Copyright 2022 sxgw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昌市三峡坝区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